香港三日本少妇三级人妇9,国产专区一线二线三线品牌东莞,国产在线精品福利91啪,欧洲精品色在线视频看看

        <pre id="rg1et"></pre>
        
        
        <address id="rg1et"></address>

        <td id="rg1et"></td>

        首頁 · 科室動態(tài) · 正文

        科室動態(tài)

        學校加快內涵提升建設???8期

        來源:學校辦公室 2025/2/26 15:32:05 瀏覽次數:[]

        加快內涵提升建設???/span>

        18

         

        四川省質量技術監(jiān)督學校辦公室          2025226

         

         

        加快內涵提升建設三年行動

        工作總結

         

        為加快學校內涵提升,提升學校整體辦學質量,20229月,學校印發(fā)《加快內涵提升實施方案(2022-2024年)》(川質監(jiān)?!?/span>202272號)文件,以三年期的內涵提升行動為依托,規(guī)劃年度推進任務,掛圖作戰(zhàn)、打表推進,全面推動學校內涵提升建設。在過去的三年里,學校始終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將內涵發(fā)展和質量提升作為核心,致力于鞏固基礎、彌補缺陷、激發(fā)活力,扎實推動學校的創(chuàng)新和可持續(xù)發(fā)展,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強化招生宣傳、穩(wěn)定辦學規(guī)模

        (一)強化招生工作。一是科學研制招生方案。深入分析研判招生形勢,總結歷年工作中存在的難點和瓶頸,制定改革措施,謀劃全新工作思路,每年擬定《招生方案》,全面部署年度招生工作。二是強化招生統(tǒng)籌工作。科學制定年度招生激勵方案,動態(tài)優(yōu)化任務分配機制。在分解部門招生指標的基礎上,細化個人招生任務,激勵全校教職工、學生參與積極性,實現全員參與招生。三是加大招生宣傳力度。持續(xù)優(yōu)化《招生簡章》,改良、豐富簡章內容,制作創(chuàng)新趣味招生視頻,全方位、多地域郵寄、發(fā)布宣傳物料,深入各地上百所學校開展面對面招生宣傳,以籌建高職學院、組建培優(yōu)升學班和沖本實驗班為特色亮點,吸引學生、家長廣泛關注。四是開拓優(yōu)化招生區(qū)域。明確涼山、雅安等4地為學校主要生源地,攀枝花、成都等6地為生源突破地,建立生源資源庫,確保生源最大化,2023年、2024年分別完成全日制招生811人、573人,圓滿完成當年年度目標任務。五是強化生源穩(wěn)定工作。成立招辦生源穩(wěn)定團隊,持續(xù)召開新生座談會,了解、收集新生信息及訴求,及時反饋至相關科室處理,指導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做好升學規(guī)劃,關心關懷學生成長。

        (二)強化宣傳工作。一是著力完善制度建設。制定《新聞宣傳信息獎勵辦法》《宣傳工作先進個人及先進集體獎勵辦法》《學校網絡安全管理辦法(試行)》3項制度,修訂《宣傳工作管理辦法》;全面加強隊伍建設,組建科室信息員隊伍、學生新媒體運營志愿者隊伍,招募200余名學生,開展校內外業(yè)務培訓20余次,增強工作合力二是抓好線上線下宣傳陣地。三年累計發(fā)布學校新聞650條、微信稿件300余條、宣傳視頻50余條;持續(xù)鼓勵全校師生參與轉發(fā)學校官微,共計有教師228人次轉發(fā)8346條,學生405人次轉發(fā)7971條,有效強化宣傳效果;開展學?!靶侣勑麄鞴ぷ飨冗M集體和先進個人”評比,1個部門獲評“先進集體”,10人獲評“先進個人”。三是積極擴大對外宣傳。加強與樂山市教育局辦公室、省局宣傳檔案中心和省局新聞宣傳處的聯系,三年間省局辦公室采用學校新聞41條、省局官微“天府記市”采用4條、樂山市各級媒體平臺采用19條、中國教育電視臺網絡平臺采用1條,并連續(xù)制作賀歲片在峨眉山市電視臺、峨眉山市廣播電臺等大眾媒體上播放,擴大社會影響力。四是落實校園文化建設。抓好校園氛圍營造,編號管理校園櫥窗,及時維護學校文化長廊和校園文化標識及設施,按時更新校園內外板報、標語,提升校園文化內涵;制作文創(chuàng)產品,包含學校元素的紙杯、便簽等并分發(fā)至各科室用于對外接待,提升學校形象,強化愛校氛圍。

        (三)實施達標建設。一是制定達標建設工作規(guī)劃。成立學校達標建設工作實施小組,以各校級領導為組長,所分管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對未達標的工作任務進行分解,制定詳細實施方案,明確責任分工及完成期限。二是嚴格推進建設工作。依據《中等職業(yè)學校設置標準》《中等職業(yè)學校建設標準》,梳理學校重點監(jiān)測指標達標情況,對未達標指標(校園面積生均值)制定達標計劃,補齊短板,督促相關科室積極落實。三是圓滿完成達標建設。按照推進情況,按時填報中職達標建設系統(tǒng),各項重點監(jiān)測指標已達到相關標準,順利完成目標任務。

        (四)改善辦學條件。一是完成設備升級改造。升級校園廣播系統(tǒng),購置更換智慧黑板60、行李柜100,學員賓館空調、電視70余套,改善硬件設施,為師生、學員創(chuàng)造更加舒適的學習生活環(huán)境。二是完成校園專項維修。實施運動場、籃球場、羽毛球場更新改造、食堂維修改造和教室內墻翻新、光源改造工程,更換宿舍供熱水系統(tǒng)機組、供水主管,完成綠化升級,抓好應急搶險和日常維修維護,解決歷史遺留問題。三是抓穩(wěn)疾病防控工作。以結核、腸道傳染、水痘等傳染病預防為內容,持續(xù)開展衛(wèi)生健康教育知識宣傳講座52課時,組織學生每年開展健康體檢,建立學生健康檔案5200余人次,嚴抓結核病篩查防控,做好防疫物資儲備,持續(xù)提高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的處置能力和水平,保障全校師生生命健康。

        (五)強化德育工作。一是深入開展“五項教育”。三年來,組織開展“百年團史周周講”“時代青年說 習語我傳播”等主題演講75講;開辦業(yè)余團校6期,累計授課48課時,培訓學員1200余人,發(fā)展團員260余人;開展“學雷鋒·樹新風”、5.18成人禮、“最美寢室 最美教室”評選等主題活動300余項,持續(xù)開展讀書分享活動,累計參與人次達1000余。二是積極組織社會實踐。在校志愿者注冊達1359人,在全校學生中占比達85%;組織志愿服務154次、第二課堂1347次,組織大型文藝活動3次;連續(xù)榮獲樂山市2022年中華經典誦寫講演系列活動三等獎、2022年“青春喜迎二十大 資助伴我向未來”演講比賽優(yōu)秀獎、峨眉山市2024年度中小學生藝術展演活動三等獎等榮譽。三是加強行為規(guī)范養(yǎng)成教育。制定《學生綜合素質測評辦法(試行)》,開設早讀課,開展學生手機管控,嚴抓晚自習整治、學生儀容儀表整頓;扎實組織學生評優(yōu)評先工作,累計表彰學生1717人次,樹立典型,促進學生學習習慣、行為習慣改善;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引導,累計完成4000余人次心理測評,建立完善心理健康檔案,開展心理輔導1140小時,助力學生健康成長。

        (六)強化班級管理。一是加強班主任隊伍建設。制定《班主任工作月考核量化細則和年度考評辦法(試行)》《班級目標考核管理辦法(試行)》等制度5項,建立健全班主任選拔、考評機制;組織班主任校外培訓100余人次,邀請余國良到校舉辦專題講座,召開班主任例會52次,全方位加強班主任管理,提升育人水平。二是加強班級精細管理。持續(xù)開展校園欺凌專項治理,開展預防欺凌專題教育6次,減少因同學矛盾所致的流失;督促班主任與學生、家長建立有效溝通,做到應知盡知,減少因管理不當產生的退學情況;建立學生流失情況考核機制,將流失率納入班主任學期、年度考核中,提升班主任責任意識。

        (七)構建“三全育人格局”。一是不斷強化理論武裝。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開展黨委會35次,開展組織生活、主題黨日活動64次、政治學習30次、青年理論學習小組集中學習討論15次、專題講座7次,組織開展黨員現場教學實踐活動及黨性教育培訓5次,強化政治理論、增強政治定力。二是完善課程育人體系。不斷豐富思政課教學內容,將思政內容融入教學設計,教育引導學生堅定“四個自信”;加強思政隊伍建設,開展或參與各類培訓5次,思政教師參與人次達32次,加強“青藍教師”結對工作,幫助新任思政教師快速成長;持續(xù)舉辦“課程思政”教學設計比賽,三年間累計參賽187人次,評選出一等獎12個、二等獎18個、三等獎25個,充分發(fā)揮出以賽促教作用,有效提升教師育人水平。三是構建協(xié)同共育機制。組織2次學生家訪周活動,分赴西昌、馬邊、峨邊等160余個學生家庭,加強家校聯系,推進家校共育;完善資助與幫扶體系,加大學生資助力度,發(fā)放勤工儉學金4.83萬元、借貸寶獎學金50.95萬元、“升學圓夢獎”59萬元,加強學生資助政策落實和資金發(fā)放管理,確保幫扶工作落實到位。

        (八)加強黨建引領。一是全面加強黨的領導。持續(xù)深化“黨建+”工作模式,持續(xù)開展“黨員志愿服務之職業(yè)教育宣傳周”“黨員老師下班級之黨史進班級”等活動,踐行黨的初心使命、根本宗旨。不斷強化領導班子全面建設,制訂《開展“五好黨支部”創(chuàng)建活動的實施方案》,組織黨委委員、各支部委員等到蒲江、德陽等地開展黨建工作調研學習交流活動,開展2次黨性教育培訓黨員80余人次,做好黨建引領和政治保障。二是堅持全面從嚴治黨。全面梳理行風師風問題隱患和薄弱環(huán)節(jié),完成10個科室落實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情況檢查和風險點排查,每年定期完成全校所有在職在崗教師的行風師風問題排查整治工作;開展7次師德師風專題教育,每年組織全體職工簽訂“師德承諾書”共計500余份,評選表彰“師德先進個人”16名,助力學校校風學風建設向好發(fā)展。三是筑牢意識形態(tài)防線。組織召開6次專題黨委會,分析研判全校意識形態(tài)及網絡意識形態(tài)形勢,印發(fā)《輿情處置工作辦法》《輿情應急預案》,加強對網絡輿情的預警防范和監(jiān)控引導,妥善處理學生突發(fā)事件;嚴格落實《網絡安全管理辦法(試行)》,加強對網站、微信群、辦公QQ群、講座等的管理,及時掌握師生思想動態(tài),三年間無違反意識形態(tài)情況發(fā)生。

        (九)健全內控體系。一是完善內控制度體系。聚焦預算業(yè)務、收支業(yè)務等六大核心經濟業(yè)務管控,修訂《學校內部控制手冊》《學校內部控制流程》《財務報銷制度》10項制度,新建《財務授權審批管理辦法》《預算管理內部控制制度》等9項制度,全面完成內控制度建設任務。是開展內控制度系列培訓。圍繞管理崗工作人員基本業(yè)務技能及內控管理知識,組織《公文寫作格式規(guī)范》《合同管理辦法解讀》《財務內控制度解讀》等7門培訓課程,切實有效地指導學校管理崗位人員的規(guī)范、高效開展各項工作,促進工作效率提升。是系統(tǒng)總結工作進展及成果。編制《加快內涵提升建設???,將學校內涵提升建設工作信息化,每月收集整理各科室相關工作簡訊,編印專題簡報17期,通過上報省局、張貼公告欄等方式實現上通下聯。

        (十)提升教師“雙師”素質。一是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探索人才選拔方式,加大人才引進力度,通過公招、選調、招聘等方式引進教職工23;堅持鼓勵在職職工攻讀碩士、博士學位截至目前,共有10名教職工成功考取碩士研究生簽訂送培協(xié)議學?,F專任教師中碩士學位教師共23人,占比達26%;“雙師型”教師65人,占比達71.4%。大力推進職稱評審扎實推進職稱評審及崗位晉升工作,聘任正高級講師1人、高級講師6人、講師8人、實驗師2人、助理講師13人,開展崗位競聘,崗位晉升38;學?,F有正高級講師1人、高級講師37人(其中,專任教師中高級職稱教師共33人,占比達37%)。三是提升師資素質水平。制定《師資培訓和素質提升計劃》,三年間參加各級培訓項目54項,累計落實專業(yè)技術人員公需科目學習364人次,寒暑假期教師研修239人次,國家市場監(jiān)管培訓400余人次,國培、省培20人次,每年培訓參培人員覆蓋全校教職工;嚴格落實教師企業(yè)實踐制度,選派42名專業(yè)教師到企業(yè)開展跟崗培訓、掛職鍛煉,企業(yè)實踐時長專業(yè)課教師平均達35.2/.次,公共基礎課教師平均達17.4/.次。四是抓好教學能力提升。鼓勵教師積極參與競賽,榮獲教師教學能力大賽國家級二等獎1項,省級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市級一等獎2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2項;技能大賽省級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市級勞動教育典型案例暨優(yōu)質課評選一等獎1個,市級優(yōu)質課展評活動二等獎1個,2024年市場監(jiān)管科普講解比賽二等獎1項;第四屆馬蘭花全國創(chuàng)業(yè)培訓講師大賽樂山市分賽二等獎1項;樂山市“能者為師”和“智慧助老”典型案例三等獎1項;承辦市級教研活動2次,承擔市級公開課講授4人、縣級2人。

        (十一)加強教材建設。一是推動教材建設。根據學校的辦學特色、專業(yè)定位及學生需求,制定清晰的教材建設目標,鼓勵教師團隊合作編寫教材,明確各個階段、任務分工和時間節(jié)點,集思廣益,截至目前,4本智能制造大類校本教材、2本材料化工資源環(huán)境類教材正在審批中。二是打造精品課程。“藍鷹之師”創(chuàng)新團隊建設為平臺,培育教學成果,打造精品課程,完成《通用量具檢定》及《食品質量檢驗》2門精品課程建設并上線運行,做好申請省級精品課程的前期準備工作。三是加強科研引領。積極申報各級教學科研課題,全國市場監(jiān)管職業(yè)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課題立項并結題2項,其中重點課題1項,一般課題1項;申報樂山市級教學科研課題并立項2項;校級教學科研課題立項4項;編輯出版《教學與研究》6期;榮獲職業(yè)教育優(yōu)秀論文評選省級二等獎5個、三等獎3個,市級一等獎6個、二等獎6個、三等獎3個。

        (十二)提升專業(yè)建設和課程教學質量。一是加強專業(yè)內涵建設。鞏固省級示范專業(yè)建設成果,調整專業(yè)結構,根據專業(yè)發(fā)展情況,將原有14個中職專業(yè)調整為11個;對接升學培養(yǎng)目標,調整11個中職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方案,優(yōu)化課程設置,滿足升學及職業(yè)技能大賽需求;對接崗位需求,與聯辦高職學院共同調整4個五年制高職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方案,使“3+2”貫通培養(yǎng)課程銜接更加科學合理。二是建立健全師生技能競賽機制。每年組織全校學生職業(yè)技能競賽,通過競賽選拔和儲備參加市級、省級技能競賽的選手;積極參加市級、省級技能競賽,獲職業(yè)院校技能大賽省級一等獎1、省級二等獎1個、省級三等獎2個,市級一等獎1個、二等獎2個、三等獎2個。

        (十三)提升升學質量。一是構建優(yōu)良校風學風。嚴格教學日常管理,制定《“老帶新”管理辦法》等5項制度,修訂《教師教學質量評價辦法》等3項制度,加強對備課、課堂、考試等主要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巡查、指導;完成教學檢查、督導740余次,加大教案檢查力度,評選出120份優(yōu)秀教案,著力構建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嚴格課堂學習管理,成立課堂違紀處理小組,加強聯動,定期抽查課堂考勤情況,學生遲到、缺課現象得到明顯改善。二是推進教學改革。加大高考政策研判力度,探索先進教學管理方式,實施分類培養(yǎng),優(yōu)化課程設置與內容,組建高考輔導班、培優(yōu)班、實驗班,著力提升教學質量,其中實驗班學習質量有明顯提升;發(fā)揮榜樣引領作用,24個班級獲評“優(yōu)良學風班”,示范帶動學風改善;提高學校辦學質量,2022年至2024年單招錄取率分別為80.06%、80%、87.9%,升學質量逐步提升,就業(yè)率連續(xù)三年保持在95%以上。

        (十四)推動學歷教育與職業(yè)培訓并舉并重。依托中國計量測試學會職業(yè)能力水平評價分中心平臺,建立以校本教師為主的考評專家團隊,完成食品檢驗員、化學檢驗員題庫建設,針對應往屆畢業(yè)生和行業(yè)專業(yè)人員組織計量員、食品檢驗員、化學檢驗員、質檢員等職業(yè)(工種)初、中、高級考評,三年完成各工種等級考評187人次,其中校內學生81人次,校外學員106人次,實現畢業(yè)生雙證,為學校鑒定考評工作持續(xù)發(fā)展夯實了基礎。主動對接省、市鑒定中心,利用學校現有軟硬件設備備案四川省職業(yè)技能等級認定社會評價組織機構,包括農產品食品檢驗員職業(yè)、養(yǎng)老護理員等工種,接續(xù)我校國家職業(yè)技能鑒定站的工作,發(fā)揮國家級、省級高技能人才基地的作用,近三年完成創(chuàng)業(yè)培訓、茶藝師培訓80人。

        (十五)深化產教融合。一是持續(xù)推進“校中企”共建共享。“四川校聯計量檢測有限公司”合作建設高水平產教融合實訓基地,通過校企融合發(fā)展,現已建成十大計量領域的8類標準化實驗室,涵蓋長度、熱工、力學、化學、電磁、無線電、光學、時間頻率等領域;建立和鞏固校企合作單位群,新建校企合作教師企業(yè)實踐基地7個;推進校聯公司資質完善,通過CNAS增項評審142項,CMA增項評審25,共115個參數。二是大力開展職業(yè)培訓。做好省局干部教育培訓及預算培訓工作,近兩年完成省局各處室干部培訓和各處室預算培訓9259人;有序推進市場監(jiān)管業(yè)務培訓,接待寧夏市場監(jiān)管廳、成都市計量院等省內外培訓3300余人;做好省局直屬單位的業(yè)務培訓和溝通交流,省局9個直屬單位到學校開展能力提升培訓,培訓人數500余人;年均人數6000余人,是學校在校生近4倍,有效提升影響力。

        二、存在的問題

        三年來,我校以加快內涵提升建設三年行動為主線,以校風學風建設年為抓手,不斷改善內部管理、夯實辦學條件、提升教學質量,有力推動了學校轉型發(fā)展、創(chuàng)新發(fā)展。但還存在一些問題和缺陷,主要表現在:

        一是管理水平亟待提升。內部管理方面,仍存在不規(guī)范、不完善的現象,具體表現為人事制度和激勵政策未能充分激發(fā)全體教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財務、采購等相關制度尚需完善,流程中存在一定漏洞,內控體系有待進一步強化。工作人員的管理意識、服務意識和業(yè)務能力均需不斷提升,而針對內控的定期培訓未得到持續(xù)落實。

        二是教育教學管理方面存在明顯短板。具體而言,教科研工作的整體水平尚需進一步提升,優(yōu)質課程資源建設進度還需加快,教材開發(fā)工作亟須加強,在技能大賽中的表現尚未實現顯著突破。此外,教學管理仍需持續(xù)強化,課堂違紀處置小組職能作用還未充分發(fā)揮,《學生綜合素質評價辦法》還未能有效實施,校風學風建設還有待持續(xù)推進。同時,學生流失率較為偏高,德育工作也需進一步加大力度。

        三是宣傳工作尚未有效推進。在招生方面,加強線上線下融合宣傳力度,力爭輻射更多升學資訊平臺及社交媒體矩陣;嚴格規(guī)范招生流程與話術管理,建立長效監(jiān)督機制,切實維護和提升學校形象。同時,目前校園文化建設尚未得到有效落實,還未形成具有鮮明學校特色的校園文化。宣傳力度還有待加強,還應出臺更有力的激勵措施提高師生參與度,加大學校的社會影響力,打開學校知名度。

        至此,學校加快內涵提升行動已階段性收官,然內涵建設之路漫漫,需久久為功,持續(xù)推進。展望后續(xù)征程,我校將秉持問題與目標雙導向原則,凝聚合力、精準施策,以務實篤行之姿、堅毅果敢之態(tài),全面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優(yōu)化師資隊伍建設,提升科研創(chuàng)新能力,完善校園文化體系,強化社會服務效能,全方位推動各項事業(yè)蓬勃發(fā)展,矢志不渝地朝著學校轉型與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目標勇毅前行,奮力書寫學校高質量發(fā)展的嶄新篇章。


        【關閉】